图为今年4月28日的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以色列时报》)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至今,已接近两年。这段时间里,以色列曾一度面临“七线作战”,每天的战争开销巨大,给其经济带来巨大压力。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特殊背景下,以色列股市却屡创新高,表现亮眼,甚至在全球市场中名列前茅。这种现象引发了关于“战争与市场脱钩”的热议。今天,博观工作室将探讨以色列如何维持这种“战时经济繁荣”的表象,以及它是如何巧妙地将不断发生的冲突转化为金融市场的获利机会。
1. 以色列股市创历史新高
如今,外界对以色列的关注往往集中在军事冲突上,较少有人深入分析其经济情况。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自冲突爆发以来,关于犹太人善于理财的“刻板印象”似乎在股市中得到了体现。2024年,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上涨最快的股票市场之一,全年涨幅接近30%。2024年初至今,基准TA-135指数上涨了34.6%,排名全球前五。
展开剩余81%美媒指出,以色列股市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其背后主要得益于大量外国投资的流入以及今年6月与伊朗爆发的12日冲突。而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以色列媒体回顾了自2000年以来的几次以色列-加沙冲突以及2006年的以色列-黎巴嫩冲突,发现每次冲突初期,TA-125指数都会出现短暂下跌,但很快便会反弹,并在之后迎来大幅上涨。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智库中东研究所执行所长朱兆一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社会和金融市场对冲突具有高度适应性,具有一定的“战争容忍度”。投资者普遍认为,虽然战争会对短期经济造成冲击,但不会摧毁以色列的科技、金融等核心产业,因此股市会出现技术性反弹。此外,一些受益于战争的军工企业和网络安全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体经济的压力。
朱兆一进一步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以色列央行在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压制了股市波动,而外资短期投机资本的涌入,也为市场提供了短期的流动性。虽然以色列股市短期表现平稳,甚至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实体经济没有问题。朱兆一认为,结构性失业、财政失衡和民间投资下降等问题,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累积,最终形成“经济次生灾难”。学术界普遍认为,除非冲突局势得到实质性缓和,否则这种“市场繁荣幻觉”难以长久维系。
2. 战争资金来自何方?
与以色列股市的火爆相对的是战争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初期,以色列国防部迅速召集了30万名预备役军人,仅48小时内完成征召,后续又紧急补招了6万名军人。根据以色列媒体获取的政府内部文件,这30多万预备役军人仅在薪资和食宿上的支出,每天就超过了1亿新谢克尔(约合3000万美元)。加上战损、装备、弹药、作战行动等直接与间接开支,每天的总花费接近10亿新谢克尔。到2024年底,仅在加沙和黎巴嫩战线上的开支就达到了2500亿新谢克尔。
与之对比,以色列2024年的GDP约为5400亿美元。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的财政赤字明显增加,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政府债务从2022年底的1.04万亿新谢克尔上升至2024年中的1.25万亿新谢克尔,而外债占GDP的比重首次逼近70%。尽管如此,以色列的军费预算却持续上升。2023年军费预算为600亿新谢克尔,预计2025年将增加至1180亿新谢克尔。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以色列的实际战争支出和军费预算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那么,以色列究竟是如何支付如此高昂的战争费用的呢?朱兆一介绍称,以色列的战时财政支出主要通过三大渠道支付:一是本国财政与国债发行;二是美国官方援助;三是海外犹太人团体与私人捐赠。据美国独立媒体《揭露真相》报道,以色列通过发行“战争债券”获得了大量资金。
这些“战争债券”是以色列财政部面向国际市场发行的常规国债,资金用途主要用于战时支出。从2023年10月7日到2025年1月,以色列共发行了194亿美元的主权债券,部分国际投资银行为其提供了承销服务。美国是这些债券的最大买家,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以来,美国的公共与私人投资者通过购买以色列债券,已为以色列融资超过50亿美元。此外,从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到2024年4月,美国的多个州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以色列债券的投资,累计金额约为17亿美元,涵盖了地方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等。
3. 全球资本助力以色列“战争机器”
正如《揭露真相》评论所言,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与其经济息息相关,“每一颗子弹都来自全球融资体系”。以色列将冲突转化为资本,通过将战争变为股市数据,确保了其经济在战时依然能够持续运转。以色列的“战争债券”融资模式也引发了广泛争议,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和公司选择与以色列的资本市场“割席”,以色列面临的经济压力不断加剧。
在2024年8月,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宣布,决定剔除与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局势相关的6家以色列企业的投资。与此同时,欧洲几家大型金融机构也已切断与以色列公司或与以色列相关联的公司的联系。对此,巴勒斯坦纪事报主编拉姆齐·巴鲁德撰文指出,来自美国的援助是以色列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美国的援助也为以色列的军工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其战争机器的持续运转。
最终,正如博观工作室所言,以色列的经济,尤其是其股市,虽然在表面上维持了“战时繁荣”的假象,但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系列的结构性危机,以及全球资本对战争的支持。在未来,若冲突局势没有缓和,市场的繁荣可能会出现崩溃的风险,给以色列经济带来更深层次的冲击。
发布于:天津市金领财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